?
A+ A-

從變化的游客照,看文旅消費如何創(chuàng)造新需求

來源:新華網   發(fā)布時間:2024-05-06 10:44:59

  曾經,我們的旅游照多是在各式熱門“地標”合影,或雙手叉腰、或倚著建筑物,老照片承載的記憶美好,但旅行的背景大同小異。如今,旅游“打卡”不再僅限于“地標”,更多的是體驗。它可以是當地的特色項目,可以是一次小眾目的地的探索,也可以只是一餐獨具特色的美食。

2005年4月1日,浙江杭州西湖蘇堤上的游人摩肩接踵。新華社發(fā)(李震宇 攝)

2024年5月1日,在新疆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世界魔鬼城景區(qū),車友在自駕線路起點合影。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從變化的“打卡”游客照,看文旅消費變遷。

  從“奢侈品”到“尋常事”

  “我年輕那會,旅游還是個奢侈品。”68歲的北京市民孫女士回憶,當時身邊旅游的并不多。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人對于旅游一詞還很陌生,多數人走不出半徑100公里的工作生活圈,大部分沒出過省,甚至沒出過縣,更別提出國了,人均國民出游只有0.2次,其中多以不超過500公里的“順道游”為主。

  直至1984年,中央頒布了旅游建設方針,中國現代旅游業(yè)才真正開始起步。

  這也是為何,早年間大家伙兒旅游總是執(zhí)著與“地標”合影的原因,旅游門太檻高,出去一趟自然就成為幾個月的談資。

2024年5月2日,游客在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鎮(zhèn)茆坪村游玩。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而如今,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說走就走的旅行,也逐漸從“奢侈品”變成了生活的“標配”。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fā)布的報告預測,2024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將超過60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有望突破6萬億元。

  從景點扎堆到“小眾目的地”熱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家一問什么都不知道。”這是早年間,關于旅游的一句流行語,調侃的背后其實有著諸多無奈。

  一方面,在旅游業(yè)興起之初,成熟路線有限,可供大眾選擇的并不多,想不扎堆也難。另一方面,當年交通并不方便,想抵達心中的詩和遠方,并不容易。

2004年5月1日,在杭州火車站出口處,大批旅行團游客準備出站。“五一”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大批游人通過鐵路和公路涌入杭州,形成旅游高峰。新華社發(fā)(李震宇 攝)

  1999年,“黃金周”這個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里,在那一年,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剛突破1萬公里。截至2022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到5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7.7萬公里,穩(wěn)居世界第一。

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穩(wěn)居世界第一 新華社發(fā) (程碩 制圖)

  舉個更直觀的例子,1990年,北京到上海最快的火車也要20個小時左右,現在搭乘復興號僅需4個多小時——國內交通網絡的飛速發(fā)展,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時空觀念,曾經遙遠的地方,如今不過是個一日可達的目的地而已。

  旅游的選擇愈發(fā)豐富,跟團游、自駕游、畢業(yè)旅行、演唱會游、周末游、出境游……各類名目應有盡有。錯峰大都市,縣域旅游備受青睞。隨著各地基建完善及旅游接待能力提升,越來越多下沉市場旅游目的地受到歡迎。

  攜程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首日,縣域地區(qū)的酒店和門票訂單同比分別增長64%、超200%。

  不能只是來過

  需求,正在發(fā)生變化。

  如今我國已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正在從生存型需要向發(fā)展型和享受型需要轉型。

  2008年以來,隨著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居民人均實際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在總消費中所占比重呈明顯上升趨勢。中國游客的需求正從物質滿足向精神追求進化,更愿意為個性、品味、情緒買單——只是“來過”,不能算來旅游過。

2024年5月3日,在重慶龍興通用機場,一對即將乘坐輕型運動類飛機的新人在登機前合影。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發(fā)布的《2023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報告》顯示,隨著旅游消費的升級,消費者對高質量和深度旅游體驗需求迅速增長,集個性化、較高自由度和深度體驗等特點于一身的定制游成為具有市場潛力的旅游品類之一。旅游的生活體驗化、沉浸式深度游趨勢更加明顯,集沉浸式探究、互動體驗于一體的研學旅行備受熱捧。

  以需求為導向,中國旅游業(yè)不斷提檔升級、推陳出新。大唐不夜城、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qū)等景區(qū)打造沉浸式體驗,讓歷史“走進”現實;數字文博技術、互動式演藝項目等創(chuàng)新產品,為游客提供更新視野;文化+旅游、演出+旅游、賽事+旅游不斷拓寬旅游邊界,給人們帶來更多“說走就走”的理由……

  “消費者對旅游的個性化體驗、精神享受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西北大學經管學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梁學成說,旅游經營者應抓住機遇,摸清游客需求變化,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等平臺建立有效的供需市場溝通機制,不斷提升文旅產品質量和服務滿意度。(游蘇杭、王雨馨/文)

責任編輯:聶臻臻